? ? ? 亞洲電子產業供應鏈市場的轉型和調整,是激烈的市場競爭所帶來的必然結果,落后的市場參與者紛紛被淘汰出局,而新的應用與技術誕生后,又將迎來新的一輪的市場洗牌。這種生生不息的產業更新,是亞洲電子產業供應鏈能夠持續發展的根源,也是全球品牌都依賴于亞洲制造的原因。
????三星
? ? ? 鴻海入股夏普,成為日本百年企業最大股東,為全球電子產業拋下重磅炸彈。在經濟增長停滯、終端產品市場需求受到沖擊、智能終端帶來革命性變化的形勢下,昔日以發明而自豪,曾風靡全球的日本品牌敗下陣來。蘋果的創新科技成果開始沖擊亞洲電子產業的供需平衡。過去,亞洲的電子產業供應鏈一直是全球IT產業、數字通信產業的重要基石。不過,隨著韓國與中國大陸電子產業品牌力量的崛起,以及移動智能終端帶來的革命效應,亞洲各國市場的消長情況逐漸發生質變,從而也使供應鏈產生了不小的變化。
????亞洲新勢力崛起
????除了蘋果外,亞洲廠商在生產能力和品牌知名度方面均取得了一定進展,亞洲新勢力正在崛起。
????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第一部iPhone手機,自此,手機市場出現了一次大規模的洗牌。緊接著,平板電腦問世,更是打亂了傳統PC市場供應鏈的一池春水。蘋果的崛起也拉動了亞洲電子制造業代工、零部件供應的發展,并刺激了品牌廠商的崛起,其中以為蘋果代工的我國臺灣廠商鴻海、廣達最為知名。這些從我國臺灣起家、如今多在中國大陸設廠的代工廠商,成為了由美國創意、中國生產的流程中不可分割的關鍵環節,它們通過自身擅長的、精準的代工流程,將蘋果的創意與設計變為現實。
????智能手機發展迅速,在成熟市場,如北美和歐洲地區,功能手機的銷量正逐步下滑,即便是在近幾年快速成長的新興市場,也將遵循這樣的發展規律,從而將傳統的手機廠商推入殘酷的淘汰賽。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傳統手機廠商,紛紛在這一輪智能觸控的演進中迅速衰落,摩托羅拉移動直接被谷歌并購,諾基亞則積極與微軟合作,希望能開創新局面。
????同樣受到波及的還有功能獨樹一幟但相對封閉的日系品牌手機。原本就已逐漸走入死胡同的日系廠商,在iPhone與Android手機的沖擊下,目前正在陸續調整,比如日立、卡西歐結盟,東芝與富士通成立富士通東芝移動通信公司,索尼也收購了索尼愛立信中愛立信的持股。
????在這新一輪的震蕩調整中,部分中韓廠商趁勢崛起。韓國的三星、LG和我國臺灣的HTC,紛紛借助Android平臺拓展市場,三星更是取代諾基亞成為手機市場中銷量最多的品牌。國內廠商如中興、華為、聯想,以及最近風頭正勁的小米手機,也憑借低價格和高性能獲得了市場知名度。這些例子表明,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方面,除了蘋果外,亞洲廠商在生產能力和品牌知名度方面均取得了一定進展,亞洲新勢力正在崛起。
????鴻海挑戰韓企
????近年來,關鍵技術的所有權正逐漸由日本向韓國等各國轉移。雖然日系品牌在沒落,但日本廠商仍擁有多項關鍵技術,掐住了供應鏈的咽喉。然而,近年來關鍵技術的所有權正逐漸由日本向韓國等各地轉移,在最大的零部件中,除內存之外,就屬液晶面板了。雖然液晶面板是由日本夏普率先開發,但其在產能上已經先后被韓國三星和LG超越,日本不得不讓出“液晶面板第一生產國”的名號。
????韓國液晶面板產業的崛起,可從飛利浦與LG、索尼與三星各自投資共建的液晶面板公司看出一些端倪。2012年,索尼正式退出與三星共組的液晶面板公司,韓國逐漸奠定了液晶面板產業的老大地位,其生產的液晶面板橫跨大中小尺寸,從液晶電視、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到手機,終端廠商都要依賴于韓國廠商提供的液晶屏。其中,三星在AMOLED領域就獨占9成以上的份額,再加上三星的產品橫跨多個領域,其垂直整合能力讓各方廠商都備感威脅。
????面對韓國的強勢崛起,日本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產業在經過日本政府重新主導后將有所改變。由日本政府主導,東芝、日立和索尼共同成立的日本液晶面板公司將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場進行搶攻。
????目前唯一能與韓企相抗衡的當屬我國臺灣面板廠商,其中奇美與友達在經過了多次調整之后,其產量在世界排名中已居于前列。不過,由于前幾年擴廠投資的速度不及韓國廠商,企業目前在產能和技術上相對落后。沒有高端技術支撐,企業在經濟不景氣和毛利較低的條件下陷入嚴重虧損的局面。而過去憑借蘋果的訂單賺取大筆現金的鴻海,在入股奇美之后又大舉投資虧損連連的夏普,這不免引發人們的猜想。未來,夏普、鴻海、奇美之間是否能夠碰撞出更多火花、扭轉韓國企業一家獨大的局面,從而取得在移動智能終端領域的高端液晶顯示技術,并進攻高端、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場,我們拭目以待。
????三星取代索尼成新貴
????三星成為繼1980年代的索尼之后的亞洲電子產業新巨人。
????TrendForce認為,亞洲電子產業供應鏈市場的轉型和調整,是激烈的市場競爭所帶來的必然結果,落后的市場參與者紛紛被淘汰出局,而新的應用與技術誕生后,又將迎來新的一輪的市場洗牌。這種生生不息的產業更新,是亞洲電子產業供應鏈能夠持續發展的根源,也是全球品牌都依賴于亞洲制造的原因。
????三星的成功得益于企業的快速調整。該公司持續分拆旗下關鍵零部件事業,并與其品牌事業相分離,隨即又在國際市場上籌資。這一系列的大調整讓三星無論是作為供應鏈的一個環節,還是獨立的品牌廠商,都取得了其他企業難以企及的成功。TrendForce認為,三星作為亞洲公司,如今成為全球市場上重量級的品牌廠商,實屬難得,無疑是繼1980年代的索尼之后的亞洲電子產業新巨人,而其具備的關鍵零部件技術和量產能力,將對傳統亞洲電子制造業生態產生沖擊,從而成為另一個推動亞洲電子制造業生態更新的重要推手。
|